国内IDC正在经历的成人礼
2021年初开始,数据中心IDC行业在国内经历很多风雨。从2020年初,政府对新基建重点关注,点名大数据中心,疫情带来数字化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上升,疫情也带来资本市场对数字资产相关行业的持续关注和投入。资本一边追捧第三方IDC,然而市场增长受到大型客户自建的需求打压,国内上市几个IDC股价从高位跌不少。2021年开始,国家对30/60碳中和的战略,使得能评审批,合规性审查变得更加严格,各种惩罚性措施逐步落实,IDC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。哪怕用户想自建,也会同样面临第三方IDC开发商面对的能评,买地,经济贡献,投资强度,PUE节能问题……国内行业变化可谓短暂经历了春夏秋冬,从笔者看来,对比海外发达国家(北美和欧洲)成熟的IDC行业发展,国内行业发展在经历一个从青春期发育,伴随着激烈市场变化的成人礼过程,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些时间。
具体来看,国内IDC行业走向成熟要几个方面,笔者谈一些简要看法:
投资IDC对一个企业的意义是什么?商务和技术合作的模式具体是什么?投资界面,风险管理界面是什么?
投资IDC对一个企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?是一个企业发展业务型投资,直接从IDC获取收入和利润?是一个企业发展资源投资,类似买学区房的刚需,如何满足这个刚需?还是一个技术性投资,那这个技术有什么商业价值?
国内现在有点唯capex / kw论,单极化的思维做商业判断和决策会缺失全局考虑。决策背后需要依靠相对完整的财务模型,投入capex只是一部分。例如,公司各种内部人力费用和公司行政运营摊销,企业加权资金成本,节能收益明确性都考虑了么?当仔细抠这些数据假设条件,再看这个商业结果,即使不完美,但至少更接近预期,降低决策的风险。怎么理解这事,例如自建,如果能评不足,实际可开发容量只有40%,那每年承担的经济义务摊销进去opex会不会导致每kw成本更高。又或者,capex/kw降低了5%,但是运营风险,工程质量导致变更风险很大,要是这些投资只能使用6~7年就不能用,那这是否值得呢?哪怕不是质量引起风险,会不会因为产业技术革新,导致过几年这些投资都提前报废,需要重新投资?这些风险又怎么规避呢?建设了IDC,用不满容量,是否相当于打很大折扣,例如国内动不动6~7MW一把投入capex,结果3年才用40%容量,折算kw成本是不是很高。反过来说,那是不是技术方案应该改3.5MW分2批,而不是7MW一次性投入更好?再细节一些,要是买铅酸电池,5年寿命要换,会不会2025年因为国家对环保政策收紧,铅酸电池要么不满足,要么成本很高,2025年锂电池成本非常好,而UPS电源一旦不支持锂电池,该怎么办?抛开财务层面,运营角度,自建是需要自己承担SLA,而且没经济赔偿,租赁是有SLA和罚则。如果理解这些,就明白笔者为什么强调单极化思维的作为投资判断的局限性。
商务和技术合作的模式具体是什么?
国内商务模式和条款,坦率说都相对粗放,经不起反复推敲,哪怕技术条款也不少漏洞,无论甲方和乙方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。例如,定制数据中心,租约不够长,当投资人看到这类合同条款,是不是应该担心,万一租约到期,这些定制机房需要花多少钱做改做,改造引起的capex replacement多少,要持续多久才能继续再次销售,resale给谁,周期多久?如果不能再出租,怎样确保投资回报率?海外成熟的市场,其实定制数据中心BTS,一定要长租约,短租约的IDC公司一般因为风险问题有更多考虑,很可能定制数据中心反而更贵!对,没看错,定制数据中心很可能更贵。有趣的是,欧美成熟市场也卷得很,2N系统太贵不好卖,例如北美Ashburn,云集一堆批发玩家,各个标准都N+1系统,这是绝对的主流,谁家做2N除非零售高端客户不差钱,否则就是来搞笑的,行业闹技术和商业笑话。国内公司去看国外一圈,发现2N系统竟然是定制机房,市场标准都是N+1,无非N+1做法不一样,N数量有差异。除了定制这个问题,还有国内XX年随启随租,对乙方来说,万一甲方不启租怎么办?没现金流收入会不会影响公司运营,影响多大?还有只是前期给合作协议但不承诺合同,也没有违约罚则,会多大投资风险?技术条款,国内都不怎么关注SLA,说实话国内对这个事情有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理。笔者看过好些国内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的SLA,专业度还不少差距。尤其难理解就是IDC公司要保障租户资产。一个IDC基础设施多少钱,服务器网络设备多少钱,这资产安全的赔款金额上就不对等且不合理。天晓得会不会丢了个CPU和内存,光模块,怎么界定责任?打个比喻,例如外面住酒店,哪怕酒店给你最好的门禁,迪拜7星级帆船酒店,酒店就给你保资产安全么?住个1万的房间,放个200万的金条在酒店房间保险柜,万一丢了,你觉得酒店会赔么?酒店做出租房间生意,又不是银行资产托管。同样,IDC公司托管服务只是提供空间和电力,制冷,既然是这种服务内容,就只能保租户资产的用电和环境安全,租户资产自身管理,本来就不是IDC的经营范畴和服务内容,凭啥责任要让IDC担呢?IDC公司各种为了生存拼低价,重资产考核FFO,行业内卷导致IDC被迫玩资本化,各种项目血拼,快速找资本退出。甲方一边觉得乙方不靠谱,乙方觉得甲方也耍流氓,资方短视想快速催化脱手,行业在畸形发展,那是谁的过呢?这不相当于各种贷款买房,实际房租收入还不够还银行利息倒贴,甚至还没租金收入,都在赌房价涨炒房模式么?这种模式健康吗,能持续么,这不房地产已经炸雷开始?说这些例子,甲方和乙方相互给别人挖坑也给自己挖坑,各种坑最后的代价都有成长伤疤。反过来说,租赁就是降低自身风险,自建就担更多风险,这收益和风险又值不值呢?笔者在海外很深刻地学习到Commercially Operational,今天读者能理解的有多少呢?
投资界面,风险管理界面是什么?
国内对IDC投资一般按拎包入住,把很多成本都归类到IDC公司资产界面,但国外很早之前,就把界面分开MRC和NRC。表面上看上去这只是投资界面问题,但更深层次,这个是完整商业模式和国内其实很大缺陷和缺乏灵活性。估计绝大部分行业的人,包括技术和商务的,运营的都搞不清楚NRC和MRC是啥,这说明了国内行业发展不成熟,很多人思路和视野还没打开。贴两个图给大家做理解。
图(1)—— 国内数据中心交付和投资界面

这个图说明,国内一般拎包入住,都是月租金MRC就包含所有东西,包括Data hall/White Space白底板内机电等。
图(2)—— 海外IDC白底板交付示意图

海外一般是MRC属于白地板外大机电,白地板内属于租户Fitout内容,也叫做NRC,可以随意搭配,要什么随便配,灵活做。
因为分了MRC和NRC界面,所以NRC部分实际上是租户资产,意味着,类似国内微模块,实际上完全甲方租户可以购买,当然也可以由甲方或甲方指定第三方单独维护。乙方MRC只是微模块之外界面的对应租金。需要强调的是,因为投资界面切割,实际上原则是: 谁的资产,谁负责交付,谁负责运营。什么意思?如果甲方投了微模块,微模块有冷冻水列间空调和高压直流,那乙方投资界面是上游电气部分,还有冷冻站。这租金自然降低一大截,同时SLA也跟着投资界面变化,既然微模块的UPS或者HVDC由租户投资,那就没有所以电力可用性4个9一说。同时微模块空调是乙方的资产,那也没环境温度SLA一说,变成空调水温的SLA了。
可能读者奇怪,国内拎包入住不是看上去更方便么?国外看上去这个太复杂了。实则国外这些更加成熟和灵活,这方面甲方和乙方都需要提升。试想一下,租户想用母线,列头柜,定义多少功率密度,多高机架,用什么品牌,是不是用整机架交付,这些全都通过投资界面切开来灵活处理,不设限制。这些资产属于甲方,甲方换机房,还能把设备拆卸搬去其他机房继续用,这不是拎包入住的投资和交付界面可以满足的。同样想做液冷,无论浸没式还是板级液冷,国外租赁数据中心模式都成熟,利用界面切割可以很好落地,运营SLA也清晰,PUE承诺等都做得很好。用户想自己搞创新,只要合适的投资界面做收益和风险界线,实际上租赁数据中心一样可以很好落地。
小结
老规矩,文章最后简单总结一下。甲方和乙方,自建或者租赁也好,这几年市场在经历成人礼,大家更关注经营风险和收益,对自身需求,市场,模式等理解也会加深。笔者在海外几年的经验,甲方或者乙方都有不专业的地方和各自擅长的地方,该交学费还是躲不开,别看谷歌,微软,亚马逊,FB这类自建好些,实际也租赁不少。北美那么多IDC公司,好些还做得很不错,几个互联网巨头还是很愿意租他们,看看QTS,看看Aligned Energy,CloudHQ都是其中优秀的,有老兵和新兵。其实海外成熟市场发展,该有的也有,经历这一切比国内早好几年。几年下来,资本市场,用户,IDC公司都模式成熟,大家也知道各自所需和能力边界。笔者看到国内在目前所经历的,不免感慨。这多像一个人成长的历程,年轻人从初恋的甜蜜,到分手和背叛的失落感,再独立自主,慢慢理解事业,爱情和婚姻,做出选择。那大家觉得行业现状是哪个阶段呢?大家不妨看看,北美和欧洲还不是好些IDC公司越做越大嘛,这都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。行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公司。
相关新闻
- 中金:数据中心扮演着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本可以成功的华···
- 中金:AIDC产业延续修复趋势,估值性价比提升其实刘禅没有那···
-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≠ICP,竟有这么多业务种类外交上无知···
- 港股午评|恒生指数早盘涨0.22% AI概念股走高永城侯···
- 增值电信许可两大分类及业务类型全解析大汉高祖:刘邦的崛起与大···
- 铜牛信息:东方证券、国泰基金等多家机构于2月19日调研我司古···
- 增值电信IDC-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许可证老红军来北京进不去,···
- IDC许可证从准备到审批申请流程详解授衔结束后,台下还站着一···
- 提前了解IDC经营许可证申请条件,看企业自身是否达标98.7···
- 羡慕了!千万粉丝网红乌啦啦已交够五险可养老,称拍视频只是副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