估值将超7000亿元!英伟达、苹果与微软或联手投资OpenAI
据第一财经 8 月 30 日消息,知情人士透露,全球知名的图形处理器制造商英伟达正就加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OpenAI 的新一轮融资进行商谈,这轮融资有望将 OpenAI 的估值推升至超过 1000 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 7097.6 亿元)的高峰。
OpenAI,这家以开发出开创性的 ChatGPT 聊天机器人而闻名的公司,正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竞相合作的对象。除了英伟达外,据悉,苹果公司和微软也在讨论参与本轮融资的可能性。如果这些讨论取得进展,将意味着市值最高的三家科技巨头都将成为 OpenAI 的强力后盾。近期 OpenAI 透露,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数超过 2 亿,ChatGPT 使用量去年以来已经翻倍。
此前有报道称,本轮融资将由风投公司兴盛资本(Thrive Capital)领投。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Thrive Capital 将领投本轮融资,并投资 10 亿美元。该知情人士要求不具名,因相关细节尚属机密。
图片来源:CNBC 报道截图
而英伟达、苹果和微软的加入,不仅将为 OpenAI 带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,也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。
目前,这些商谈还在进行中,最终的投资结果和融资细节尚未对外公布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今年早些时候,OpenAI 的估值据报道已达到 800 亿美元,而前一年仅为 290 亿美元。若消息属实,OpenAI 的估值可能在半年内增长四分之一。因为今年 2 月纽约时报的报道称,在完成包括风投公司和员工套现在内的交易后,OpenAI 的估值在不到 10 个月内增长了两倍,达到 800 亿美元。
这轮融资将使得 OpenAI 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创业公司之一,凸显出市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需求正不断增长。
据报道,其年化收入今年早些时候已超 20 亿美元。自 2022 年末公司推出 ChatGPT 聊天机器人以来,其业绩增长迅速,并随着其为企业推出产品以及扩展至 AI 生成照片和视频领域而持续增长。《华尔街日报》率先报道了此次融资洽谈,并称 OpenAI 的最大支持者微软也将参投。微软对此拒绝置评。自 2019 年以来,微软向 OpenAI 投入了 130 亿美元,目前拥有该公司 49% 的利润份额。
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山姆 · 奥尔特曼(Sam Altman)8 月 8 日在社交媒体 X 上发文称,我很幸运能与许多伟大的投资者合作;其中我最推荐的是乔希。
据每日经济新闻 7 月 25 日报道,外媒援引一份 OpenAI 未披露的内部财务数据和知情人士的情报进行了分析评估,认为 OpenAI 今年的亏损可能高达 50 亿美元。而造成这一个可能后果的最大原因是,这家当前估值 800 亿美元的明星企业正在面临成本飙升的挑战。
据该分析,OpenAI 的成本分为推理成本、训练成本和人力成本。总的来说,OpenAI 今年的运营成本可能高达 85 亿美元。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•阿尔特曼将其公司描述为 " 硅谷历史上资金最密集的初创公司 "。
推理成本方面,截至 3 月,OpenAI 今年已花费近 40 亿美元租用微软的服务器集群来支持 ChatGPT 及其底层大模型的运转。据悉,该集群相当于 35 万个英伟达 A100 芯片,其中约 29 万个芯片为 ChatGPT 提供支持。
此外,今年 OpenAI 的训练成本(包括支付数据的费用)可能会飙升至 30 亿美元。用于 OpenAI 模型训练的服务器集群的规模尚无法得知,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,该集群包括 12 万个英伟达 A100。据称,OpenAI 最早计划今年在训练成本上花费约 8 亿美元,但随着 OpenAI 正在加快训练最新的旗舰模型,训练成本可能将在今年将翻一番。
外媒分析认为,OpenAI 的成本之高还在于,该公司提供了 ChatGPT 的免费版本,这增加了推理成本,却没有带来任何额外收入。此外,今年 OpenAI 与苹果签署的合作协议并不涉及金钱交易,而苹果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将 ChatGPT 集成进入 iPhone,OpenAI 的推理成本料将进一步上升。
尽管外媒称,OpenAI 最近每月产生 2.83 亿美元的总收入,这意味着其全年收入可能在 35 亿美元 ~45 亿美元之间,具体取决于其下半年的销售额。然而,考虑到 85 亿美元的潜在成本,OpenAI 可能面临 40 亿 ~50 亿美元的损失。
The Information 预估,2023 年,OpenAI 的亏损就可能超过 20 亿美元。据此前报道,OpenAI 去年的年化收入为 16 亿美元(" 年化收入 " 是指取前一个月的收入数字,再乘以 12,以此估计一年的总收入)。而今年 6 月,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•阿尔特曼透露,OpenAI 的年化收入已增长至 34 亿美元。
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第一财经、每日经济新闻(记者:文巧)、公开消息
每日经济新闻